中国和另外十几个国家都想占领新兴的高端电池和电动汽车产业。如果这些领域的技术真如许多人预测的那样,成为未来二三十年的经济支柱的话,那么这场竞赛的赢家将不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赢得显著的地缘政治优势。是以奥巴马政府不顾政治对手们的强烈抨击,坚持全面投入这场竞赛。
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人们认为它是无所不能的。它立志要在2015年前让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保有量达到50万辆,于是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他们说到做到。但问题是怎么做到。目前中国的公路上大概跑着几百辆电动出租车。深圳有50辆比亚迪E6纯电动车用做出租车,下个月会再增加250辆。但在杭州,事情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今年一月,一辆电动出租车的引擎着火,导致30辆电动车被停用,直到上个月才恢复使用。
但安全还不是电动出租车的主要问题。和其他地区一样,出租车的最大问题是高昂的费用。即使算上补贴,购买一辆比亚迪E6也要17.98万元人民币,而中国常用的出租车车型大众桑塔纳只要不到10万。
在普通消费者市场,电动汽车也未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有着两千万人口的上海只注册了10辆电动汽车,拥有800万人的杭州则只有25辆。中国消费者已经不再是给什么就买什么了。某网站对电动汽车潜在购买者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76.8%的受访人表示他们不会购买价钱比汽油车高出50%的电动汽车。只有35%的受访中国消费者表示会单纯出于环保的考虑而购买电动车。
这一调查结果与美国的调查情况类似。波士顿咨询集团发表了一份新的报告,认为电动车要再过25年才能真正在美国形成市场。从新科技应用的历史来看,这一结论是合理的。而中国的情况看来也是如此。这场竞赛还远未结束。
来源:CNEV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CNEV,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5 CNEV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