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明确“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这被业内视为加速混动车走向市场的第一股力量。新规划也让“大跃进”式的电动车发展构想告一段落,理性的回归使得“混动车型是传统内燃机汽车和纯电动车型的一个必然过渡”被普遍认可。目前混动车市场的现状如何?消费者对于混动车的了解到底有多少?我国是否已经走到了迎接混动时代的拐点?记者展开了调查。
现状
厂家苦心孤诣企图“混”出头
自去年10月份雷克萨斯CT200h在我国上市开始,以日系品牌领衔的诸多混合动力车型就有势如破竹之势,纷纷在国内陆续上市。先是丰田点兵遣将,在今年年初由一汽丰田国产的新一代普锐斯正式上市,而广汽丰田的凯美瑞·尊瑞混动版也紧随其后。本田在继丰田之后也发力,CR-Z已于近日上市,飞度、Insight等混动车型即将在下半年上市。可以看到,以丰田、本田等为首的混动大军雄心勃勃,试图率先抢占这一细分格局。
“随着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相关政策的落实,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将逐步进入加速产业化时期。”内燃机专家表示,为了解决能源和污染问题,车企确实在开发新能源汽车上做出很大努力。比如氢燃料汽车、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其中氢燃料车和电动车是能够彻底解决油耗问题的方案。但在电动车方面,蓄电池技术很难突破寿命短、充电次数多后性能下降的问题。而氢燃料虽说没有污染,但成本太高。混合动力则不同,蓄电池不需要太大,与发动机配合运行,性能也比较稳定。在城市路况下可以使用电池驱动,缓解污染。车辆在路上排队等候时可将发动机关掉,起到省油的作用。刹车时可以回收动能,也提高了效率。“就目前来说,实现混合动力车的产业化比较现实,所以大多数企业都将混合动力车看做一种优先考虑的过渡性产品。”
消费者反应平淡信心不足
市场
虽然从生产层面上,厂家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挺高,不过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信心依然不足。走访发现,虽然目前在售的混合动力车型并不少,但销量却屈指可数,并没有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一家东风本田4S店销售经理表示,拿思域来讲,普通版车型售价最高不到19万元,但混动版售价却高达26万元,“高出普通汽油车许多的售价让很多消费者一问价格就退缩了。”合资品牌让消费者有所顾虑,进口品牌同样难逃尴尬。“去年店里总共卖出了10多台包括X6和7系在内的几款混合动力车型,明显感觉到这种车子比较难卖,因此今年没有再配货。”一家宝马4S店销售经理表示,目前店里没有再进混合动力车型。价格在其次,对新能源技术抱有怀疑,是多数人不愿意尝试的主要原因。
此外,即使是全球热销车型丰田普锐斯也在中国受到了“冷落”。数据显示,普锐斯2006年1月在中国市场投放以来,截至2009年累计销量还不足3500辆。
走访发现,混合动力车型遇冷主要来自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其相对高昂的价格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其次是消费者对混动技术还不是很了解,担心养车成本会更高,如保养维修费用;最后就是政策不给力,购买混动车型没有高额补贴。据了解,目前不可外接充电的混合动力车型被列为“节能车”,只有3000元的补贴金额。
担心技术纠结价格 光有“规划”似乎不够
原因
一方面是车企在混合动力方面的苦心孤诣,一方面是消费者的信心不足。到底哪些“刻板印象”造成了消费者的顾虑?
据介绍,对于混合动力车型而言,电池问题是最核心的技术问题,包括电池是否安全环保,是否有等同甚至超过车身寿命的使用寿命等。而大多数混合动力车型面市的时间不长,这方面的表现没有经过现实考验,光通过厂家发布的信息来考量,显然缺少说服力。
除了对新能源技术的考量需要时间,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直接的考量在于价格。早年普锐斯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混合动力版要比普通燃油版贵上将近1倍,这种鲜明的价格差也导致了很多人觉得新能源车太“烫手”。近年来厂家虽然在价格方面似乎做出了让步,不过混动版始终要比燃油版贵上一些。
为了对付这个问题,有些车型就干脆只出混动版。最近刚刚开售的本田CR-Z就采用了这种方式,28.88万元的车价只有混合动力版。从一家广汽本田4S店了解到,目前到店询问这款新车的消费者还是比较多的,大概因为没了和燃油版相比的价格劣势,或许消费者对这样的价格接受程度会更高。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规划》对于解决他们在价格和技术方面的顾虑,短期内虽然没有太直接的作用,但对于发展新能源还是有重要的指向作用。比如近日公布的广州限牌细则中规定,购滚动车可参与申请10%的摇号指标并且每辆补贴1万元,这样对新能源车的特殊对待,能对购车者起到驱动作用。
来源:CNEV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CNEV,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5 CNEV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