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
  • 我要投诉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17786024250
新闻 > 行业 >新能源汽车:谁来结束这些质疑?

新能源汽车:谁来结束这些质疑?

作者/来源:CNEV
2016-01-18 19:05:28
 新能源车要不要发展?应不应该以纯电动作为主要技术路线?这些曾经引起长时间激烈争论的问题,在如今市场的繁荣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争论的结果并不是一方的完胜,很多疑问至今仍然是疑问。

 

  石油资源真的会迅速枯竭吗?

 

  新能源车是真正清洁的,还是仅仅实现了污染源的转移?

 

  从能量转化和利用的综合效率来看,电动车是最佳选择吗?

 

  电动车为什么在欧美和日韩这些汽车强国都没有成气候?

 

  这些对电动车最根本的怀疑,至今也没有得到一个权威的解释。

 

  虽然近两年中国电动车市场开始出现井喷局面,但市场主要依赖于大城市刚需和政策补贴的双重提振,许多投资者拿不准这种局面会持续多久,一些国际汽车巨头更是持观望态度。比如,曾经的世界汽车老大美国通用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中国做过纯电动汽车的试驾活动,但20多年后的今天也没有见通用在电动车方面有大的建树;当今的世界汽车新老大丰田公司则偏偏对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车情有独钟,而不是中国目前最为重视的纯电动车。

 

  在汽车方面,欧美日韩的昨天和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但电动车也许真的就会成为一个例外。笔者认为,电动车能否发展起来,取决于国家意志和市场要素的双重作用。当世界对于电动车还存在诸多质疑时,一个国家要独自发展电动车,就必须有足够的市场容量作为前提。中国恰恰具备这样的前提条件,如果政府的扶持力度能够持续足够的时间,用刚性需求换来上千万的电动车保有量,就足以支撑起电动车基本的产业链规模。

 

  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遭到质疑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当三峡工程上马时,出现了对于国家安全和地质安全的质疑;当南水北调工程上马时,出现了对于生态平衡影响的质疑。这些质疑虽然大都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但要化解这些质疑,却是一定需要科学论证的。有趣的是,美国在评估电动车的环保贡献时,认为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结论,因为不同地区的能源结构不同,一个以火电为主的地区发展电动车,其对于环境的改善就是有限的甚至是负面的,而一个水电、风电丰富的地区发展电动车则正面效果比较明显。那么,在中国该如何评价电动车?

 

  电动车对于人类工业文明的走向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要远比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这样的大工程来得更加深远。希望国家层面能够拿出与政策优惠同等的力度,组织我们的院士们和科研机构来深入研究和解答这些质疑,让我们的电动车之路走得更加明白和敞亮。 

 

来源:CNEV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CNEV,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至:
最多可以输入140字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