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汽车风生水起,燃料电池汽车也开始投棋布子,不少国家相继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举措。然而,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燃料电池汽车,目前都无法挑战传统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任重道远
电动车发展平缓稳健
上世纪9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推出EV1,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第一辆具备大规模生产潜力的电动汽车,其功能、设备与汽油汽车没有差别,只是续航能力有限。EV1在1996—1999年期间曾在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投入试用,但后来由于成本问题停产,最后通用汽车收回和销毁了所生产的EV1。福特公司也曾在2009年推出福克斯Electric,但也未取得销售上的成功。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保的重视,电动汽车风生水起,众多汽车厂家都对此下了大功夫。其中,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汽车,发展势头尤为强劲。特斯拉在技术上为实现可持续能源供应提供了高效方式,并且打破了过去汽车厂家的传统,通过开放专利及与其他汽车厂商合作,大力推动了纯电动汽车在全球的发展。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最好的州,目前加州电动汽车产销规模约占美国市场的48%,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伴随着市场的发展,加州的电动汽车技术也大幅提升,专利数量持续增加,产业上下游供应链和基础设施不断落地。
3年前,中国汽车厂商比亚迪将旗下纯电动大巴带到拉美市场,从墨西哥到哥伦比亚,从巴西到阿根廷,从智利到乌拉圭,纯电动大巴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引起拉美各国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巴西,为助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都相应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如联邦政府去年10月份宣布,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的进口关税从35%降为零;圣保罗州政府也调整了纯电动大巴部分零部件及电池模组的税收标准,这意味着政府已着手刺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在巴西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
巴西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保罗·罗贝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电动大巴的技术非常先进,值得信赖。未来各国都将着力控制污染,而新能源汽车是重要方向之一,纯电动大巴很好地契合了这一发展趋势。
氢能车正待突破瓶颈
氢是一种高效燃料,每公斤氢燃烧产生的能量为33.6千瓦时,燃烧主要生成物是水,只有极少的氮氧化物,没有汽油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环境的有害成分。氢燃料电池还具有高效率、低能耗和高性能的优点,可将50%以上的燃料能源直接转化为电能。因此,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相比,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氢能汽车是绿色出行的重要选择。
2007年,德国政府出台“氢和燃料电池技术”(NIP)国家创新计划,明确支持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但截至目前,氢能汽车在德国仍没有大批量投入生产,生产和组装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充分。德国境内登记在册并上路行驶的氢能汽车,只有100辆。全德国的加氢站也就十来个,并且大部分还是汽车生产商为研发试用而配套建设的。隶属于德国交通运输部的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组织公关部主任蒂尔曼·威廉告诉记者,目前仅在汉堡和斯图加特有氢能公共汽车在试用。高昂的生产成本也是氢能汽车大量投入市场的“拦路虎”。
2015年12月15日,全球第一款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氢燃料电池车丰田“未来”迎来周岁生日。然而,在舆论一阵“终极环保车”的叫好声中,“未来”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由于燃料电池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部分生产环节仍依赖手工,“未来”的日生产规模只有3台。在丰田收到的3000多辆订单中,完成发货的仅383台,主要用于政府和企业的公务用车。一般客户要等上三四年才能提货。
德国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组织经理、燃料电池专家克劳斯·博恩豪夫认为,氢能汽车发展有望突破发展瓶颈,“在过去的5到10年中,我们取得了很多技术上的突破。氢能汽车的驾驶性能和可靠性已足够满足大众的使用需求。”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汽车行业高级咨询顾问张翼则认为,氢能的常温常压液化技术已经实用化。从氢燃料电池运用10年的报告来看,尚未发生过人身伤害事件。但氢燃料电池车仍属起步阶段,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情况,谁也无法预测。
政策规划助产业布局
美国加州1990年率先提出“零排放汽车(ZEV)计划”,1998年开始实施,目前已推广到美国另外9个州。2013年11月,加州、康涅狄格州、马里兰州等8个州的州长共同签署了《州零排放车辆项目谅解备忘录》,决定到2025年8个州的零排放车辆达到330万辆。
根据日本政府制定的《下一代汽车战略》,新能源汽车占乘用车的比例在2020年要达到20%—50%,在2030年达到50%—70%。其中,至2020年和2030年,混合动力车比例分别占30%和40%,纯电动车比例分别占20%和30%,燃料电池车比例分别占1%和3%。
日本政府还计划,在2025年将燃料电池车的整车价格降到与混合动力车同等水平。在行驶成本方面,2015年实现燃料电池车与燃油汽车同等水平,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车与混合动力车同等水平。
德国2009年启动氢能汽车倡议计划,旨在推动燃料电池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德国预计在2018年建成100个加氢站,并于2023年建立覆盖全德的氢能汽车网络,包含400座加氢站。目前,德国已融资3.93亿欧元支持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其中,55%的资金用于氢生产和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氢储能燃料技术研发方面,德国十分注重与中国方面的合作。中国国家电网智能院欧洲研究院院长雷宪章向本报记者介绍,自2016年起,中国国家电网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开始共同研究氢储能项目,将核安全技术应用到现代能源技术领域,对氢储能燃料进行安全分析。在已有合作项目中,德国研究机构表现出极大积极性。“中国有庞大市场,通过这一市场,可以产生许多新的技术想法和新增技术领域。德国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拥有大量技术储备,在中德双方技术合作框架下稍作改动,就可以形成最新的技术产品。”
来源:CNEV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CNEV,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5 CNEV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