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年尾,新能源汽车骗补核查工作依然马不停蹄。
继此前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四部委发布《四部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后,日前,有消息称,四部委又专门成立了调查小组,进入长三角地区,重点摸底查访新能源汽车骗补情况。
据悉,此次在长三角地区,调查组工选定了两个重点区域。一个是浙江省,另一个是江苏省。
至于为何选择这两个城市,有业内人士认为与去年两大城市发生的新能源汽车着火事件有关。另外,这两大城市也是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推广上比较成功的城市,在模式上有诸多创新之处。第三,两地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较多,可能存在鱼龙混杂情况。
就在刚刚结束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明确表示:“针对骗补行为,将联合相关部委组织专项检查,对查实的骗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通过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对各种骗补和寻租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四部委出手调查
根据《四部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组织专项检查,对查实的骗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检查和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
对于此次调查组的摸底举动,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通知》给出的方式是“企业自查”、以及“地方自查”,四部委认为,这种自查自纠可能并不会有太大的实际效果,于是组建了调查小组。“
实际上,四部委手里也有一些线索,他们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调查这个事件,直到最近媒体曝光新能源汽车中存在的骗补行为,才开始公开的大规模的操作。”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面临的问题,国家层面已经提出了系统性的改革方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坦言,长期执行消费补贴,企业容易患上政府政策“依赖症”,缺乏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行业则容易出现低水平盲目扩张,形成新的产能过剩。
对此,楼继伟提出,补贴政策将会适应供给侧改革进行调整完善,并提出了四个主要调整方向:
一是新能源汽车补贴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将提高政策补贴门槛,突出对技术优势企业的支持,在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和关键零部件技术上,大幅度提高标准,使资金向优势企业倾斜;
二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坡。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16年的基础上下调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将退出;
三是建立市场化扶持机制。目前财政部正在效仿“加州模式”研究碳积分交易制度,将加快建立该制度,以便在补贴退坡后,确保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不断档;
四是严厉查处新能源汽车推广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坚决消除地方保护,打破国内市场分割,严厉监察各地区地方保护行为,近期也将组织督查,一经查出将消减财政补贴,扣减资金,对相关地方部门进行严厉查处。
骗补影响上游产业链
“财政补贴如果成为牟利的工具,那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不会得到进步,甚至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高工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罗焕塔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骗补行为将会给上游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对于上游产业链造成的供求失真,2015年下半年以来,动力电池产链上游原材料供需严重失衡,引发行业恐慌性囤货,导致导致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等产品价格上涨超过200%。
这让不少刚从市场寒冬走出来的材料企业又走进“无米之炊”的困境,高工锂电网调研显示,疯涨的原材料已经让不少下游客户“逼向生死存亡的悬崖边沿”。面对成本的大幅攀升以及供给的短缺,不少企业只能通过减产甚至停产的方式应对。
同样供需失衡的还包括动力电池,目前高品质的电池电芯产能是供不应求的,但因为有骗补群体的存在,现在不管多差的电芯都有人买。品质一致性难以保证。
而随着不合格产品涌入市场,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在此前召开的G20-锂电峰会上,不少成员企业负责人都预计,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预计将会在未来两年集中爆发。
业内担心,如果安全问题集中爆发,将会给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发展热潮带来致命打击,这意味着多年来悉心培育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可能会进入冷冻期。
基于此,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建议,为了新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骗补”现象应当严肃处理,且正视新能源补贴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骗补行为应该严厉查处,甚至取消其生产资质。
来源:CNEV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CNEV,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5 CNEV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