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
  • 我要投诉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17786024250
新闻 > 行业 >揭新能源汽车骗补内幕:汽车厂商“左手倒右手”

揭新能源汽车骗补内幕:汽车厂商“左手倒右手”

作者/来源:CNEV
2016-03-24 11:23:04
      根据“十三五”规划,至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年产销量要达到500万辆,2015年,中国新能源车年销量为33万辆。换言之,未来五年,中国新能源车将实现从33万辆到500万辆的巨大跨越,每年平均需要新增至少93万辆新能源车销量,这是一个资金规模达万亿元的巨大市场。巨大的市场前景催生了一批钻新能源补贴空子“发横财”的企业。过去几年间,前所未有的高额补贴和不够严格的监督机制,让大量“骗补”行为浮出水面。

 

  骗补内幕:电池没编号一辆车可以卖好几次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骗补”之痛如影随形:2015年1月至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7.4万辆,对应的上牌量累计仅10.8万辆,高达7万辆的“数据黑洞”背后,可能存在非法获利的“骗补”行为。

 

  那么这几万辆新能源车都去哪了?一位汽车企业人士表示,“可能拿完补贴就停在库房了,也可能把电池拆了卖了,更可能是拆下电池重新组装,再申请一轮补贴。”有些所谓的新能源车企,通过一条简陋的组装线就能生产出电动车,或者转手卖给自己的租赁公司,或者获得补贴后拆下电池重复利用循环申请补贴,以大量未达到安全技术标准、产品一致性差的电动车,轻易便套取上亿元的新能源补贴。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车型并未进行公开销售和进入交通领域,只是汽车厂商在自己手中“倒手”,就可以当做骗取补贴的工具。据业内人士介绍,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公开的秘密。“部分投机企业在造车的同时私下成立租赁公司,生产出的电动车转手就卖给了自己的租赁公司,从左手倒到右手,补贴也能拿到。”上述人士认为,这种行为已经属于恶意骗补。骗补产业链后半部分的二次套利,是众多新能源车凭空“消失”的主要原因,也是情节最为恶劣的骗补手法。“租赁公司买来车后会将车返厂,车身可以回收。由于与燃油车的每一台发动机都有编号不同,电池系统并没有可核对的标识,因此完全可以再利用。就这样,一辆车来回卖好几次,补贴金额也随之循环领取。”

 

  欧美国家补贴政策

 

  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也有补贴政策,和中国并不相同。美日德等国更重视补贴电动汽车产业链上游的研发环节,重视生产性价比高的新能源汽车,主要通过税收优惠促进市场发育。美国加州规定各汽车厂商在加州汽车销售总量中“零排放”车必须达到一定比例,达不到可向其他公司购买指标,新能源汽车公司特斯拉每年得到几亿美元补贴就来自这种交易。这种交叉补贴是汽车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影响政府税收。政府的职能是建立降低碳排放的交易平台,并进行监督。在德国、法国等国家,会提高补贴的门槛,提高续驶里程数标准,从而推动真正的电池技术研发。在日本、韩国则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顾客提供高额补贴,补贴在用户端,以提高此类汽车的销量,刺激车企转型。

 

来源:CNEV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CNEV,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至:
最多可以输入140字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