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底,相关部门开启对新能源汽车骗补的调查之后,对行业的影响就在不断发酵。近日,一位新能源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的调查确实已进入“收网”阶段,只待公布最终结果,“按照原计划,3月底各个地方企业核查完毕,4月初各核查小组写调研报告,4月中下旬核查结果就会出来。”

据了解,车企骗取新能源补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整车企业全资或参股汽车租赁公司,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拿到国家和地方对电动车的补贴;另一种方式,则是由一家汽车租赁运营公司主导,一边采购整车企业的车身,一边与电池企业合作,通过“多采购车身,少采购电池”的方式,从中获取补贴。
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提出,在新能源整车补贴退坡的同时,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动力电池行业,根据动力电池性能、销量等指标对企业给予奖励的新思路。
虽然骗补事件今年才被曝光,但是相关部委早在去年底就启动了暗访。1月2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表示将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