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
  • 我要投诉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17786024250
新闻 > 行业 >可圈可点: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汽车商业评论

可圈可点: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汽车商业评论

作者/来源:CNEV
2016-05-02 09:01:14
        最近,我悲哀或者幼稚地发现,不知是因为各种利益团体的干预还是有关部门习惯知识的缺乏,要理性地达成一项共识非常困难。这里说的是最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变动。 4月20日,《汽车商业评论》在政协礼堂举办了新一季新能源汽车政策探讨沙龙,邀请一些敢于抛头露面的专家学者,主要就流传中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要引入吨百公里电耗指标和地方补贴的过于地方保护进行一些争论,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参见我们的微信文章《论吨百公里电耗指标的荒谬性与开门问政的重要意义》)。 微信文章发表后,引发了我朋友圈的热议,一些主流厂家的研发主管对此提出了大致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吨百公里电耗指标没有错,因为现在的微型电动车做不到是因为技术含量低,限制没有错;一种认为不要把技术含量低和安全、实用对立起来,制定政策要讲理。
       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是赞成后一种观点的。为什么?
       先看前一种观点一些具体论述的理由。比如:小车基本上都采用了相对效率较低的中低压系统,和低转速效率低的induction电机。从这类车所获得的补贴看,几乎和大车(通常采用效率和成本都较高的高压+永磁同步电机)一样多。如果小车也采用技术含量较高的解决方案,例如Misubishi的iMiEV,结果如何呢?
 再比如:这些小车在传动速比选择匹配、逆变器效率、车载充电器效率、轮胎滚阻、风阻系数、能量回收效率、差速/半轴等诸多影响到总体能量利用效率的细节技术上远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 再比如:采用了吨百公里电耗指标,如果有不合理,也是超微型车吃了亏,那些车不给补贴又怎样,可以去和低速车去PK嘛。
       我完全同意他们对小车技术上的上述判断,但还是坚决不同意国家对这类小车的市场歧视。
       为什么国家要对新能源汽车或者说电动车进行补贴?原因就在于电池太贵,企业难以降成本,市场难以形成。如果现在的一些本土品牌的电动小车用的不是锂电池而是铅酸电池,那么不补贴是完全可以的。
       我们看到,山东的低速电动车一直没有要求国家补贴,用传统的铅酸电池驱动,在地方卖得很好,它们要求的不是补贴,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国家对其合法性的承认。 但现在可能要被政策排除在外的这些电动小车,为了可以接受的续航里程以及未来的长久发展,必须要用锂电池,除非我们不想让微型电动车在中国发展。 固然,现在这些小车整体技术先进性还差,但就以传统车来说事,难道市场只允许武装到牙齿的豪华车上路,而不允许价廉物美的家庭车上市?只要满足国家规定的能够上牌的要求,为什么不给它们补贴? 众所周知,市场是一个多元化市场,如果政策取向只有中高端,那是有问题的。吨百公里电耗指标的引入,在当下中国的市场需求下,对轻量化、小型化的新能源技术方向发展不利,如果实施,将变成中国电动车只能是中高端车,但实际上中国国情下既要有特斯拉也要有国民电动车,作为解决城市拥堵和公关资源占用,轻量化小型电动车显然是更有效的。 令人欣慰的是,有不少专家还是反对吨百公里电耗指标,即使在同一个厂家也还是有不同意见。一位专家说:有效载荷吨公里电耗,多好的统一标准,可惜现在很多专家和领导不研究技术。他认为,吨公里电耗指标中的13度电的要求,并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不过是根据现有产品调查处的大概百分之六七十的厂家可以过关,然后就确定这个数字。另外电动车单车价格不能超过35万元的说法也是根据现有国产电动车的最高价设定,并无真正的合理依据。 这些争论出来后,一位官员对我说,你们搞这种政策沙龙无聊,他们搞这种吨百公里电耗指标也无聊。这让我郁闷了很久,甚至当最新补贴政策草案随后关于吨百公里电耗指标可能改成分段百公里耗电量指标,以及新能源客车和物流车补贴政策又有大调整后,我竟然一度保持沉默,失去了讨论的兴趣。 但是当看到很多的所谓电动汽车新闻圈纷纷转载相关消息并无任何思考和反思的时候,我又忍不住要说两句。 分段百公里耗电量指标是指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按整车整备质量(M)不同,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Y满足的一些要求。
       不得不说,这个“分段式百公里耗电量”要求的提出也是有才,看这个公式就令人头晕,我们不知道这些参数是依据什么得来。但实际结果还是,整备质量越小的车型,受的限制还是更大,基本堵死了现有小车的补贴通道。
       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汽车专家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如果“分段式百公里耗电量”要求成真,那么,这样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就是在“朝着错误的道路继续前进”。
       他认为,应该回复到电动汽车是交通工具的本性上,如何高效快捷安全舒适的把货物或者乘客从A地运输到B地,并且花最少的能耗,这才是合理的标准。正确的标准应该是把有效载荷吨公里电耗加以续航里程和车辆等级进行考核。
       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乘用车的“分段式百公里耗电量”要求还是10米以下客车补贴标准按比例系数折扣,以及电动物流车按电量补贴,电量越大补贴单价越低都不是正确的补贴方法。
       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了。我无意批评有关方面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续性方面的问题,因为一项新事物在各方面都不成熟的条件下,政策的制定难免有纰漏,但政策的严肃性却是需要保持。
       那么如何确保政策的严肃性。实际上,如果解决好制订过程公开公正问题,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公共政策应该公开意见征询,不能暗箱操作。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是要打破传统格局,新能源政策的制订更需要开放思维。国家政策要广泛征求标准范围内专家和企业的意见,这样的政策才能全面权衡和公正公平。
       有人在朋友圈中说,当一个补贴政策出台时,他们已经做好寻租方案了。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但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批评声音,如果政策的制定公开透明,并有人对外解释理由,或许就不会有人曲解了吧?
      所以,我很盼望官员能够参加一些公开的论坛发表演讲或者参加讨论,让民间或者企业界能够了解到真正的原因,减少误解,增进了解,推动进步。
 

来源:CNEV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CNEV,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至:
最多可以输入140字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