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
  • 我要投诉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17786024250
新闻 > 行业 >“骗补”现象滋生 新能源汽车将迎洗牌

“骗补”现象滋生 新能源汽车将迎洗牌

作者/来源:CNEV
2016-05-17 13:49:00
    催生新能源汽车行业骗补现象的原因,除了企业本身的不负责之外,政策的不完善也是诱因之一。当前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没有补到“点”上。过于单一的补贴形式令真正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方尝不到“甜头”。不过相信随着新补贴政策的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将重新洗牌。


   “骗补”现象滋生 新能源汽车将迎洗牌

  
  在补贴政策的“驱使”下,我国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471辆,销量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政策的威力令人惊讶。工信部数据显示,上述产量中有18万辆是新能源商用车。计算下来,去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了2倍,新能源商用车却同比增长了8倍左右。
  
  在国家相关利好政策中,国家政策补贴被业内视作新能源汽车的最大推动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说:“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没有过关,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销售规模,是政策驱动的结果,不完全是市场的作用。特别是在和主流燃油车相抗衡的领域,政府补贴起了很大作用。”
  
  我国从2010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据公开报道显示,2015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新能源市场的补贴总数已超过百亿元。据悉,只要新能源车辆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新能源汽车企业除了中央财政补贴,还能享受地方补贴。高额补贴及尚待完善监督机制,直接催生了大量“骗补者”。
  
  “骗补”的手段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新能源车厂商与购车客户合谋,双方利用拟定好的购买合同到相关部门申请汽车牌照和车辆行驶证,获取相关证件之后申请补贴。补贴到手后,厂商再从客户手里低价回购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并将骗到的补贴分一部分给“合谋”的客户,双方形成了利益链。
  
  另一种是新能源车企自己成立汽车租赁公司,将自己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卖给自己的租赁公司。拿到补贴后,以维修电池等名义回收车辆,将其中的核心零部件回收后再次出售,从而循环拿补贴。
  
  一直对电动汽车行业保持着密切关注的中科院院士杨裕生表示,从实际上看,管理跟不上,我们实行世界上最高补贴的后果将非常严重:
  
  后果之一是汽车生产企业最终补贴最高的纯电动客车稳赚不赔,电池装的多补贴高,最终安全性低。刚才主持人替汽车企业说话,说追逐利润是他们的本性,我觉得这个话也对也不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取财有道才无可厚非,老钻政策的空子算是君子吗?或者说企业家本来就不是君子,这个话也不能这么讲,就打击一大片。但是政策里面没有对企业提出要求,这是高补贴政策的很大的漏洞。
  
  后果之二是汽车生产企业只想利益没有义务,不想去降低成本营造市场,反而是故意抬高车价,根本不去考虑电动车向无补贴方向的过渡,有高补贴托底,我曾经在一个报道中提过那是躺在那里吃肉,而且吃的是肥肉,他为什么要操那么多心,所以没有义务不行,权利与义务必须相辅相成。
  
  一些原本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的“僵尸”企业,在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密切挂钩后,想必也会获得补贴支持,再次“续血存活”,这不符合市场优胜劣汰规律。同时,各大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投资,或将引发产能过剩。去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7.4万辆,而对应的上牌量累计仅10.8万辆,相差近7万辆。对此,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这非常有可能是新能源车企为了骗补而生产,新能源汽车可能压根就没交到消费者手中。
  
  “很多人认为我们有机会超越国外汽车,谁曾想会被人钻空子,导致钱没有花到应该花的地方,导致技术进步也不大,拿不出来一台可以跟特斯拉同级别性能的纯电动车,在国内找不到。国家花费了几百亿,钱不知道到花到哪里去了,让我们做技术的感到很心寒”,湖南科霸动力电池(科力远子公司)总工程师匡德志说:“补贴其实是给整车厂,给运营公司,并没有直接把钱给到电池生产企业。整个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受到整车厂的挤压,利润情况不是很乐观。”
  
  新能源汽车现行国家补贴政策为2015年4月四部委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财建﹝2015﹞134号)。待本次“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助政策调整”尘埃落定、公之于众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重现活力,迎来更好发展。

来源:CNEV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CNEV,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至:
最多可以输入140字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