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5年全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近6.2万台,占中国新能源市场20%左右,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龙头。除此之外,北汽、上汽、康迪、众泰、奇瑞等企业销量领先。与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公告目录车型的1857款相比,实际热销企业和车型占总量比例不足1/2,产业集中度较低。
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化、产业化层次较低,从此前的充电标准,到现在的电池标准,以及到电机、电控等方面,都未形成统一完善的标准,单位零部件生产成本较高,社会资源浪费。
产品竞争力低,品质有待提升
当前我们新能源汽车产品多是在传统燃油车基础上改造完成,同一款车型,纯电动版往往比燃油版高5万元左右(补贴后)。以国内某款纯电动汽轿车为例,12万左右的低配版本,对应的燃油版只需要7万元,再配以250km左右的综合续航,性价比确实不高,仅能作为限牌、限购城市的选择。
此外,在燃油版基础上改造完成,产品价格提升,但是产品品质(特别是细节上)并没有太多提升,消费者接受度较低。
运营模式多样化,经验待分享
关于新能源运营模式(主要讨论纯电动汽车),目前比较火热的有汽车、充电桩两大块,从投资性质上划分主要有两种: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
在商业模式上,又有整车出售、整车租赁、电池租赁、整车共享等模式。整车出售与整车租赁与传统燃油车比较类似,拥有较为成熟的经验。
电池租赁方面,正如前述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方面仍不完善,不同车型电池标准、型号不统一,目前该种形式还比较单一,多为汽车厂家发起,以单一车型、换电为主,如力帆推出的新能源租赁。
整车共享方面,主要是提供短时租赁,集中在特定区域。目前,在国内多个大型城市,该模式已经逐渐铺开。如“左中右”微公交等,通过分时租车、自助还车等,极大提高了车辆使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和城市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