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北京2000辆新能源车电池已过五年质保期,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成为扑面而来的新难题。昨日,中国新能源汽车网(CNEV)从2015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获悉,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国家标准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出台。由于传统回收模式只能解决较低保有量情况下的电池回收,眼下北京新能源车保有量已接近15万辆,国标的出台能否对未来新能源车市场形成重大利好备受瞩目。
标准:各执一词
对于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国家标准制定情况,中国新能源汽车网从相关人士处获悉,截至目前,针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国家标准,相关部门已经组织新能源汽车企业、专家进行了2-3轮的商讨,其中,讨论重点在电池回收的安全检测以及回收过程中的费用承担问题。
目前国内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主要涉及电池生产厂商、整车企业、回收利用企业、消费者等相关主体,由于缺乏相关标准,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以及各方回收过程中的费用承担都尚未明确。
另外,对于动力电池回收的安全检测。相关人士表示,动力电池出保后,可以按照生产厂商、损耗程度进行分类处理。如果动力电池损耗程度高,则直接分解处理;如果损耗程度低,则想办法进行二次利用。
公开资料显示,虽然我国曾先后制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相关法律法规,但目前并没有针对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处理的专门立法,这制约了车用动力电池的有效回收利用。
更替:迫在眉睫
据中国新能源汽车网了解,目前国内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普遍通过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镍氢、镍镉、锂电池的回收处理方法,提取其中有价值的金属,这种形式在新能源车保有辆少的情况下勉强能解决动力电池回收问题。
随着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车市场近来持续火爆,所以动力电池回收国标的出台已经迫在眉睫。中汽协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2万辆。2015年1-9月新能源车累计生产14.42万辆,销售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倍和2.3倍。
新能源车销量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新能源电池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整车企业将面临着动力电池回收难题。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出台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国标对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秩序和节约资源带来好处。据了解,由于动力电池回收没有建立全国性的回收模式,过保动力电池将有可能流入个体私营者、零售商、汽车维修店和4S店等非专业回收利用机构,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将回收的动力电池经简单处理后再次流人市场,严重危害人身安全。
蓄电:循环使用
资料显示,当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对于动力电池回收有一定的规范流程,虽不够完善,但已走在世界前列。以日本为例,日本新能源车行业的各方企业已经初步建立起“蓄电池生产销售-回收-再生处理”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同时日本民众也自发成立民间组织,参与到废旧电池产品回收的各个环节。
但目前国内各电池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整车企业对于过保动力电池回收后的利用都没有统一方案。 汽车专家张志勇认为,不管电池回收后电池制造商以何种形式处理,关键的问题是国标一定要有强制性,不能流于形式。同时,国标应制定一个统一的处理流程,要求各企业严格按照该流程实施。“之前,对于其他类别电池回收,国家都出过相应的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此次国标中有国家强制性措施存在,那么对于新能源车市场乃至自然环境都意义重大,如今国标的出台很有可能给新能源车市场带来利好。”张志勇说。来源:CNEV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CNEV,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5 CNEV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