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台风口上,一只猪都能飞起来。——雷军
雷军的飞猪理论,曾经是很多互联网创业人的口头禅,如今也已成为很多传统实业人士口中的经典台词。其实,飞猪理论不仅适用于借势营销,在中国这一以政策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国家,如何把握国家大势并顺势而为,是迈向成功的一大关键。
早在2003年,比亚迪汽车刚刚进军汽车产业时,就确定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军者的战略愿景。虽然比亚迪早期的产品仍然是传统汽油车为主打,但其新能源汽车战略并未发生改变,从最初的F3DM开始试水,到如今的E6、秦、唐、宋、元等系列新能源汽车的阵型排布,比亚迪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然而,比亚迪的新能源战略远不止自身新能源产品线这么简单。它还希望在品牌向上的环节有所突破。这样的诉求,与德国戴姆勒-奔驰立足中国本土化、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方向不谋而合。2010年,比亚迪与戴姆勒-奔驰各占比50%的合资公司——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2014年9月26日,双方合力打造的首款产品腾势正式上市。
作为国内诞生的第一个新能源汽车豪华品牌,在腾势上市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腾势发展的情况怎么样?其当初的理念是否发生了改变?它会成为站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风口的那头豪华猪吗?
稳健发展
“我从1月份调到腾势之后,很多人说我消失了。其实我这11个月来,就在做两件事,抓业务,学英语。”在日前腾势汽车新媒体体验之旅上,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云飞,笑着总结他这近一年来的工作内容。
对腾势这样一个新兴新能源汽车豪华汽车品牌而言,打响知名度是当务之急。为此,腾势在2015年在年初确定了“体验营销”的战略。这一年里,包括《王贵与安娜》《蜗居》的原作者、著名作家六六在内的很多业界和跨界名人,都成为腾势首款车型的受邀体验者。
与当下流行的冠名娱乐节目、迅速抓住眼球的营销不同,体验营销在品牌培养上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腾势更多的是出于品牌定位上的考量。
“我们也曾经希望一炮走红,但是一炮走红之后,品牌塑造、产品规划等各方面能否跟得上节奏,这是一个问题。”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胡晓庆说。就腾势样一个诞生于中国的新能源豪华汽车品牌而言,他们还是希望稳扎稳打,一步步来。
截止目前,腾势汽车在全国只有13家经销商,2015年销量预计在2000多辆左右,“很多城市的经销商都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口即将到来,希望加入到腾势的网络,但腾势相对谨慎。”
腾势目前的经销商网络,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都有限牌政策,新能源汽车补贴也比较高,市场培育已经基本完成。也只有在这些地区建店,对腾势和经销商两者而言,才是最稳妥的、负责任的选择。
不过,接下来腾势的经销商网络也将会有节奏的逐渐扩大,首先是完成一线城市的现有布局,其次是较为发达、有可能会限牌的部分省会城市,另外就是经济较为发达省份的城市。
在予墨看来,腾势的稳健风格,来自于戴姆勒-奔驰的影响应该不小。而予墨也非常认同这样的品牌塑造方式和节奏。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但安迪·沃霍尔的十五分钟定律,并不适合一个希望长久发展、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豪华品牌的腾势。
艰难前行
“腾势11月销量715台,可能比起很多品牌这个数字很小,甚至零头而已。但是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你们一定知道背后有多少努力。”12月3日,胡晓庆发了这样一条微信朋友圈。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对任何一个行业开创者而言,发展道路必然不会一帆风顺,腾势自然也不例外。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10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2.13万辆,暴增3.1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1.53万辆,环比上涨38%,同比上涨39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6044辆,环比下降13%,同比上涨193%。
虽然纯电动汽车增长喜人,但更多的销量来自于补贴后售价在10万元以下的市场,豪华纯电动汽车的销售,其实仍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就市场整体而言,接受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仍然是小众。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让一部分倾向于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暂时也只能抱以观望态度。而对很多腾势的潜在用户群体来说,同一售价区间可以有很多的传统汽车可以选择,如果不是拥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纯电动汽车的吸引力必然会大打折扣。
市场容量还很小,品牌知名度还在培养,经销商网络尚未铺开,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一款售价超过35万元以上的纯电动汽车的腾势,一个月能够完成715台的销量,确实是值得骄傲的成绩。虽然艰难,但腾势的开创者们依然饱含热情和希望。
这种热情和希望,不仅来自于对其自身销量的肯定,也来自于股东双方,比亚迪和戴姆勒-奔驰的良好合作氛围,以及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的乐观预期。
李云飞说,之所以要学习英语,是因为经常要和德国方面开会,捡起丢了十几年的英语,方便双方的交流。腾势的产品由比亚迪和戴姆勒-奔驰双方共同打造,德方负责产品的设计、整车开发、底盘调校和测试以及品质控制方面,比亚迪则负责电池电控、科技配置以及生产环节。双方的良好沟通,正是腾势汽车整体品质的保证。
而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李云飞和胡晓庆都觉得,无论是从国家战略、中国能源结构以及节能环保的需求上考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风口必然会到来,但何时会时爆发点,目前还不敢下定论。腾势要做的,就是“做好准备,等风来”。
结语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发展的关键路口,国家优异的优惠政策,就是吹起这一产业的台风。而谁能提前做好准备,站到风口上,就很有可能借此腾飞。腾势在比亚迪和戴姆勒-奔驰双方的努力下,能否成为那只飞起来的豪华猪?我们拭目以待。从心底来说,这是予墨非常希望看到的事。
来源:CNEV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CNEV,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5 CNEV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